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泉州:数据“画像”让监督对象透明起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18-11-01 09:00

 “已经死亡的人怎么还在领低保补助?”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在将近三年死亡人员名单导入民生资金动态监管平台后,26名死亡人员仍在领取补助资金的异常信息自动弹出预警提醒。该区河市镇、马甲镇8名村干部因审核把关不严受到通报批评处理。

 这是泉州市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精准监督的一幕。近年来,泉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扶贫领域精准监督,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搜集信息,精准“画像”,靶向打击,严肃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纪律保证。

 全方位搜集廉情 为监督对象“把脉”

 为全面掌握“树木”“森林”状况,泉州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立足早、抓住小,综合分析信访、专项监督、执纪审查、巡视巡察、审计等方面的信息,多渠道掌握干部情况,建立健全重要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每份档案内容包括领导干部的基本信息、住房、出国(境)、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收录了领导干部收受礼金礼品情况、接受谈话情况、信访核查情况、审计情况及受处理情况等。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加强领导干部8小时内外的“廉情”搜集,努力做到信息应采尽采,同时完善廉政档案日常维护,坚持实时动态更新,随时可看、可查,定期抽查核实。据悉,截至9月底,泉州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已对全市10438名科处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实现一人一档、专人专柜统一管理。

 针对扶贫领域特点,晋江、南安、德化等地还进一步探索将普通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等一并纳入廉政档案记录、监管范畴。“将建档范围延伸至所有股级干部、扶贫领域关键岗位人员和各村主干,不仅有利于将扶贫监督、风险预防的关口前移,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而且便于整体把握乡镇、部门的‘树木’和‘森林’情况。”德化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表示。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利用数据库技术提供的数据汇总、实时跟踪、分析比对等方面功能,廉政档案大大便利了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动态化、精准化监督。德化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干部廉政档案数据库,梳理出近年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信访举报、作风建设、问题线索处置等情况,经过分析比对和综合研判,随即形成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在扶贫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清单,实施靶向治理。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纪检监察干部到河市镇官洋村村民家中核查民生资金领取情况。

 抓取扶贫关键点 为腐败行为“画像”

 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是扶贫资金的特点,也是排查扶贫领域腐败行为存在的主要困难。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排查腐败行为,实现即时预警?2016年9月,洛江区纪委开发建设民生资金动态监管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农水局、教育局、民政局等17个区直单位的城乡低保、农机具购置、造福工程、扶助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等82项惠民资金,发放资金1.35亿元,受益对象5万多人,对全区所有扶贫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和后续监管等各环节实行数字化管理。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研判,洛江区纪委监委抓取扶贫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相应地在监管平台上为民生资金用款计划申请、使用审批、拨付和发放等环节设置了70多个检测点。一旦出现资金不按时发放、不足额发放、截留、滞留等情况,检测点就会及时响应,发出红色预警,纪检监察机关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精准出击进行核实查处。

 “别小看这70多个检测点,它们就像为民生领域腐败行为设定机关,一旦触发开关,对上‘画像’关键点,平台就能自动预警,为我们呈现违纪违法行为的初步‘画像’。” 洛江区纪委负责管理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的林速辉介绍,“比如这个民生资金款项未及时发放,可能存在截留问题;这个同身份证号却不同姓名的人领取补助,可能存在套取的问题;这个民生工程项目的结算金额大于合同金额的10%,可能存在工程违规增补的问题……”

 举一反三,结合廉政档案数据和各职能部门现有大数据信息,洛江区纪委监委进一步在监管平台上设置横向比对预警模型,精准锁定腐败行为。“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画像’原理挖掘出扶贫领域腐败行为的核心特征,可以帮助纪检监察人员快速、准确地排查腐败行为,提高监督效能,实现精准监督。”洛江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郑进锡表示。今年6月,洛江区纪委将全区村(居)两委成员的主要家庭成员信息导入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系统,筛查是否存在不符合享受各种民生资金补助的对象,严查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行为,发现异常预警信息209条。

 “以前对扶贫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得兴师动众,组织一批人员进村入户,基层干部和贫困户颇有怨言。现在好了,有了这个信息化系统,一笔资金拨付进度到哪、发放是否到位,点击查询一下一目了然。”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瑞红表示,只要进入这个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里面查到每笔资金的用途、拨付情况等,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更加方便了。

 “键对键”+“面对面” 让数据活起来

 “低保户名下竟然有一部车?”今年1月,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低保户苏锦春在关联的系统核查中被发现其名下有一部车,按政策规定应被取消低保资格。但镇纪委干部并没有仅靠在网络上做的数据功课就下结论,而是经过实地入户并走访村民得知,苏锦春名下的车实际上是其侄子借用其身份证购买并使用的。苏锦春本人因患有肾病需要长期透析,其家庭经济仍然十分困难。在了解实情后,惠安县民政局仍将苏锦春纳入低保范围。

 在大数据精准“画像”发现问题线索的基础上,泉州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一线监督,瞄准靶心,定向打击,带着问题进村入户,面对面核查线索真实性,对问题线索具体、群众反映强烈、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进行重点督办和查办,着力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

 自民生资金动态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平台访问量已超177万人次,查询量超29万人次,受理投诉举报30条,从各类预警信息中排查异常信息6200多条,结合“反腐门诊”入户走访核查200多户,向11个单位发出关注函24份,发现问题线索30条。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44个,处理7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9人。

 干部走出去,数据活起来。如果说大数据为纪检监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实地查访无疑是为脱贫攻坚传播出精准的回响。去年11月,泉州市纪检监察干部对全市2016年底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访查100%全覆盖。今年以来,市纪委又通过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行挂钩监督工作机制,促使领导干部走出去,推动县乡两级年底前组织对辖区内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开展入户访查全覆盖,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20%比例随机开展入户访查,结合数据比对,将问题核实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键对键”+“面对面”让监督耳清目明。泉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扶贫领域的摸底研判,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精准“画像”,持续开展一线走访,畅通民情民意渠道,确保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