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破解赢得人心这个执政“密码”
——专访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学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19-01-10 17:51

    “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如何继承和发扬“四下基层”作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破解赢得人心这个执政“密码”?对此,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学新。

  “四下基层”的实质是向群众学习、主动为群众服务,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记者:如何理解“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刘学新:“四下基层”的实质是向群众学习、主动为群众服务,到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着深邃的精神内涵。“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接待下基层”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走遍了全地区124个乡镇,其中3次专程到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办公的事迹,更是被人民群众广为传颂。“现场办公下基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要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这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调查研究下基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着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要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这一要求坚持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有利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利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30年来,“四下基层”一直在福建各地广泛践行。如何理解“四下基层”的现实意义?

  刘学新: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造性举措,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2013年,福建省出台《关于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纪委结合机关实际,制定《关于推进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意见》,不断丰富“四下基层”的内容、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使“四下基层”制度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完善。近年来,福建省又相继推行“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等,省纪委监委聚焦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提出“监督在一线跟进”,积极探索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着力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也从实际出发,创新了一些具体做法,这些都秉承了“四下基层”这一好传统好作风,彰显了“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如何进一步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使之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畅通民意诉求的便捷渠道、服务基层群众的有力抓手、促进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特别是要解决好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不实、作风浮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感情和情感认同,上升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实际行动,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018年10月24日,刘学新在闽清县池园镇宝山村走访贫困户。张永豪/摄

  破解赢得人心这个执政“密码”,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记者:“四下基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源泉,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在实践中是怎样落实“四下基层”要求的?

  刘学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和理论品格就是坚定的人民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破解赢得人心这个执政的“密码”。从2016年以来福建省处理的党员干部职级来看,呈明显的“金字塔”型分布,越往基层比重越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已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福建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县乡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基层的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基层来解决,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作用,把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解决在基层。2017年全省市县两级完成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全省1102个乡镇(街道)纪委建设实现“三个100%”目标,即100%配齐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纪检干部100%接受业务培训、年内100%有自办案件,有效发挥了基层纪检组织的作用。近期又重点对派出监察机构设置、领导关系、工作职责、监察权限等进行规范,赋予乡镇纪委必要的监察职能,使群众身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受到严密监督。另一方面,紧盯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扶贫、民生、涉黑涉恶腐败、移风易俗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2018年,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372件,处理517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63人,组织处理2325人,问责83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83人。

  聚焦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人和事强化监督

  记者:作为“一线监督”的重要补充,福建省巡视巡察工作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刘学新:近年来,福建省巡视巡察工作坚持把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人和事作为重点,在发现和推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发力。一是聚焦脱贫攻坚,精准护航强保障。全省巡视巡察机构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工作。2016年底至2018年底,十届省委已完成对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巡视“全覆盖”,8个设区市、7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共发现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2496个,移交问题线索1960条,立案审查62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4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聚焦村级组织,延伸监督全覆盖。坚持党组织建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跟进到哪里,大力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村(居)和基层站(所)党组织延伸,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县在修订巡察工作五年规划时,坚持把推动巡察工作延伸到村(居),纳入市县巡察工作总体布局,结合村级组织换届,督促各县(市、区)党委制定巡察向村(居)和基层站(所)党组织延伸的计划方案,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2016年底至2018年底,全省通过“巡乡带村”、交叉提级等方式,延伸巡察至村(居)党组织9392个,占村(居)党组织数的56.69%。三是聚焦扫黑除恶,深挖彻查“保护伞”。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作为巡视巡察监督重点,上下联动、全面撒网,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2018年,全省巡视巡察共发现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48条,涉及党员干部98人。(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记者 邵志强 石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