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
《福建日报》头版刊发
全省持续深化“点题整治”机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助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系列报道③
以“点题整治”提升社会之治
其中提及安溪“业账社审”经验做法
↓ ↓
现截取部分报道如下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矛盾,考验基层治理能力。
在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大多数人都认识苏振贵,因为他在当地经营餐馆十几年。
2021年,苏振贵担任文昌社区党支部书记。对自家餐馆经营账烂熟于心的他,却总为所辖小区的账目抓耳挠腮——缺乏有效监管,公共账目成了一笔“糊涂账”。“最离谱的是蓝溪国际小区,明明资产不少,结果账目上还欠钱。”苏振贵的愁心事,也是众多社区干部的烦心事。
同年,“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开等问题”被纳入“点题整治”,一场治理攻坚就此展开。
为了弄清小区公共收益账目,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木钗和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一起到蓝溪国际小区走访。
翻开租赁合同,刘木钗发现了蹊跷——合同出租方签字处,均是蓝溪国际小区业委会原主任肖某的名字,约定的租金低得离谱。随后的一个月内,经历多次排查取证,问题事实基本查清,相关人员也被严肃处理。
安溪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向业主了解小区管理情况。
如何长效解决“糊涂账”问题?苏振贵有了新的思路:“我觉得小区的账目,社区要审、业主要看、流程要规范!”
“业账社审”监管模式应时而生。即小区业委会的每笔收入支出在报账之前,报所在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分级审核,并接受县、镇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实时监督。
“小区业委会从当年欠下1万多元的债务,到去年盈余40多万元。”蓝溪国际小区业委会主任林培安说,业委会开设专用对公账户,摸排梳理小区公共资产和资金情况,公共收益公开透明,目前已攒下“家底”。
“点题整治”不是一次“单元测试”,更要防止今天“答题”明天又出问题。
在探索“业账社审”之外,省住建厅配合省人大修订出台《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形成物业公共收益“点题整治”全链条管理,建立规范统一公示、公共收益专户、抽查核实、年度审计等机制,防止物业服务企业侵占公共收益。
党和政府有效回应群众需求,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打开社会治理新局面。连续四年的项目整治让全省业主能够清晰了解小区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全省各地通过公共收益“小切口”,逐步促进物业公共收益管理标准规范,完善物业管理制度,为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打下良好基础。
“现在,社区、业委会及物业三方及时沟通、领办小区各项事务,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小区有了收益,能够更新设施、发奖学金,居民服务更有保障!”苏振贵说。